一年一度的中秋節(jié)就要到了,濟南演出公司關愛困境中的兒童,“砰——砰——”幾名兒童和志愿者們合力用手中的木杵搗著石臼中的糯米,沒多久,散發(fā)著清香的糍粑就搗好了。今(13)日,在重慶市璧山區(qū)大路街道郭家村便民服務站的小廣場上,舉行了有趣的打糍粑民俗活動、精彩的文藝演出和志愿者捐贈活動。
中秋是闔家團圓的日子,困境兒童尤其需要關愛和溫暖。在中秋節(jié)來臨之際,璧山區(qū)委宣傳部攜手區(qū)文明辦、區(qū)婦聯(lián)開展了2016年璧山區(qū)“我們的節(jié)日•中秋”暨關愛“困境兒童”志愿服務活動。
“八月里,中秋到,家家戶戶打糍粑。”打糍粑是中秋節(jié)的有趣民俗。來自大路街道的10名困境兒童和志愿者們看罷精彩的文藝演出,便和他們的“愛心媽媽”一起來到石臼旁,打起了糍粑。“這個姿勢不對喲,木杵要這樣拿著。”一位愛心媽媽糾正著孩子的姿勢,“加把勁嘛!”現(xiàn)場飄灑著歡聲笑語。
據(jù)璧山區(qū)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璧山區(qū)共有187名困境兒童,這些困境兒童要么父母雙亡,要么家庭特別貧困,政府對他們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資助,還組織了一批“愛心媽媽”與之結對幫扶,這些“愛心媽媽”來自各行各業(yè),有婦聯(lián)干部也有普通村民。
困境兒童小浩(化名)今年五歲,父親是聾啞人,母親早年離家,靠年邁的爺爺奶奶撫養(yǎng),他自己也有先天性的聾啞。“在他一歲多的時候,政府出錢幫他做了手術,現(xiàn)在帶著助聽器,就跟正常孩子一樣,能聽能說,也順利上幼兒園了。”他的“愛心媽媽”舒艷告訴記者。舒艷是一名村干部,自己也有一個三歲的孩子,和小浩結對幫扶之后,除了平時的噓寒問暖,逢年過節(jié)也會去小浩家中看望慰問,看看爺爺奶奶身體怎么樣,送去一些必需的生活用品。“我們兩家住得不遠,兩個孩子也會一起玩耍。”小浩牽著舒艷媽媽的手,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廣場的另一邊,打完糍粑,16歲的吳小玉(化名)額頭冒汗,雙臉通紅,“很好玩兒。”吳小玉從小父母雙亡,今年讀高一。區(qū)里和街道組織了好幾次這樣的活動,她都參加了,還認識了許多志愿者叔叔阿姨。“有時候學習上遇到了困難,我也會打電話向這些叔叔阿姨請教。”吳小玉說道,自己的心愿就是考上大學后再考公務員,幫助更多像她一樣的孩子。
記者了解到,在活動現(xiàn)場,杰杰熊舞蹈培訓中心志愿者還為困境兒童送去了學習和生活用品以及募集的幫扶資金2萬元,幫助這些孩子們實現(xiàn)“微心愿”。最后,“愛心媽媽”還把10名困境兒童領回家一起吃月餅,過中秋節(jié)。